研究所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所介绍 / 正文

智能计算及应用研究所

发布日期:2025-05-16 点击量:

研究所负责人

王若凡,女,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工程学院党委委员、大数据技术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教学部主任,天津市新工科专业建设负责人,兼任校青年教师工作联谊会理事长。系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科协青年智库人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人选,并先后赴香港理工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开展访问学者研究工作。获校级“两优一先”优秀共产党员及“最美教师”称号。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天津市科学普及研究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授软件著作权34项;主持横向课题多项,积极推进产学研融合。教学科研方向聚焦类脑智能领域,融合理论模型创新与场景应用,构建智能算法与认知计算特色研究体系。

研究方向

聚焦人工智能核心领域,深耕智能算法优化与深度应用、类脑计算架构与机理研究、数据挖掘技术及行业赋能、时空数据智能解析与精准定位四大方向。依托学科交叉优势,联合兄弟院系及行业领军企业,重点突破类脑智能系统、工业AI决策平台、多模态虚拟现实交互系统、智能制造AI服务引擎、智能体集群协同控制、智慧交通时空预测模型等关键技术,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

主要成员

武志峰,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演化计算、数据挖掘、机器学习。

郑晓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机器学习。

郭燕莎,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室内外定位与导航、智能计算、空间分析和空间抽样。

陈雪姣,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医学图像处理、模式识别。

梁  睿,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图像分析智能算法、医学图像处理。

李典蔚,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智能算法。

任灵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虚拟教学系统。

蔺媛媛,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智能算法。

刘  云,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虚拟教学系统。

 

代表性成果

1. 阿尔茨海默症的突触损毁与补偿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基于多目标空间分析的室内无线AP布局优化及定位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信息网络的大学生成长轨迹模型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4. 基于概率统计模型的针刺神经编码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阿尔茨海默症多尺度神经振荡机制与闭环脑刺激研究,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6. 阿尔茨海默症脑功能特征分析与预测系统的研究,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7. 基于Agent 的多目标遗传算法的研究,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

8. 离散变量优化算法的研究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9. 基于迁移强化学习的多元化教育教学生态模型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10. 知己知彼,早诊早治——基于沉浸式VR体验的老年痴呆症科普微信小程序研发, 天津市科学技术普及研发项目

11. 掌上消防——消防安全科普手机app应用虚拟软件开发, 天津市科学技术普及研发项目

12. 基于异质性海马神经元网络的癫痫发作与传导机理研究,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3. 基于丘脑-皮层-海马多尺度时空模型的癫痫发作机理及闭环控制研究,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4. “智慧医疗+VR”模式下老年痴呆症防诊治健康普及研究, 天津市科学技术普及研发项目

15. 阿尔茨海默症大时标预测建模及数据分析研究, 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

16. 基于数字几何的多模态医学图像形状分析研究, 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

17.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竞合博弈的自适应智能定位研究,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

18. 智能化算法的研究及其应用, 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

19. 遗传算法在多目标决策中的应用, 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